菁英说第5期|参加总统就职,获牛津教授推荐,终得伯克利、莱斯双录取!

1、我的成绩并不出众,但重要的是反思和调整:AP应该量力而行,尝试挑战自己

 

Modeo原就读于深圳外国语学院,十年级转学开始了三年的美高学习。由于初到美国不适应,Modeo抱着稳定GPA的目标,在十年级并没有选择AP课程。

 

到了十一年级,与学校顾问交流过程中,Modeo了解到AP数量的重要性,并衡量自身能力后在一年内完成了六门AP考试。他提到“不止是中国学生,许多美国学生在高中结束后都会有五至六门AP,如果没有这样的AP数量,中国学生在申请时与他们竞争比较困难”。在回顾课程管理经验时,Modeo也建议大家在有把握的前提下尽可能挑战自己。

 

考了8次SAT,我的教训是什么
 
Modeo最终的SAT成绩是拼分710+790共1500分。提起SAT给他的教训,他形容“SAT还是很公平的,付出多少后收获是成正比的”。因为在活动部分花了很多时间,Modeo分配在SAT备考的时间并不多。抱着“多刷几次说不定分数会提高”的心态,Modeo一共考了8次SAT,他形容自己“目前没有认识考SAT次数比我更多的人”。他也将这段标化经历作为教训劝诫大家尽量尽早准备,高效通过。

 

我的申请策略——海申

 

考虑到SAT拼分1500并不足以冲刺顶尖大学,Modeo除了尽一切努力准备申请材料,在策略上选择了“海申”,向全美前20的所有大学都提交了申请。

 

虽然结果还是“很公平的”,前20的学校大部分给了拒信,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莱斯大学还是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他的“战术”奏效了,他也因此实现了自己考上全美前20的目标。

 

由于申请学校数量众多,在文书写作上,Modeo认为应该根据自身特点的不同,文书的内容和风格也要有所区分。如果要体现自己爱好文学,则要注重语言表达;如果想表达自己特长是某项运动,就注重自身成长内容。而他高中期间把大多数时间花在了科研项目,因此会注重在文书中,逻辑清晰地描述自己做过的事情,而不是过度包装自己。

 

2、选择课外活动要懂得取舍, 主线:与专业相关的经济社

 

在十年级,Modeo带着新鲜感尝试了许多社团,但后来发现很多社团的内容与质量,并不如预期。因此在十一年级,Modeo出于兴趣爱好创办了经济社,并争取到了经济学老师作为社团负责人。

 

经济社带给Modeo的收获是多样的,除了活动组织的经验和帮助更多人了解经济学知识的成就感,社团的建设让他与老师在课堂之外建立了更深层的联系与了解,为之后推荐信的内容丰富性打下了基础。

 

支线:与众不同的骑兵经历和网球

 

Modeo参加了三年骑兵队。骑兵队有机会参加总统就职典礼。虽然因为疫情无法去到华盛顿,Modeo作为Platoon Leader带领骑兵队在线上直播参与了这项活动。

在网球练习上,Modeo也花了许多时间,Modeo在美高的第一年还是获得了“Tennis Coach Award”。


 
不是每个活动都坚持到最后,总有取舍

 

除了以上详细列举的活动,Modeo也分享了几项自己中途放弃的活动。

 

在第一年探索社团的过程中,Modeo参加了学校的演讲队。虽然演讲活动质量很高,但每周频繁的训练时间和校外比赛,这占据了Modeo太多的时间精力。权衡之后,Modeo认为自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已有的活动上深挖,在申请材料上才能体现自己的专注度。因此,他放弃了演讲队,也退出了学校的报社。

 

对于很多人提到的“志愿者活动”,Modeo表示有许多人申请时秉持着“志愿者活动是必要的”这一想法,不远千里支教。Modeo认为这种短期的、“蜻蜓点水”式的活动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因为对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并不大。他更希望利用这些时间提升自己,探索专业兴趣。因此,他建议大家在选择活动时不要随大流,要先想好什么是合适自己的。

 

3全身心科研,收获牛津教授肯定,也收获对未来的确定性

 

Modeo认为在自己标化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依旧录取了莱斯这样的“分控”学校,很大部分归功于自己的科研经历。


Modeo对科研的探索始于Pioneer Academy(国际先锋学术项目)项目中的学习。在Pioneer项目中,Modeo选择了经济专业,学习Gig Economy课程,研究Airbnb、Uber等软件的经济模式。


在课程最后,Modeo选择Online Labor Platform(线上就业平台)作为论文题目,研究这一平台上的工人权益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Pinoeer项目中,Modeo最大的收获并不只是一张成绩单和教授的推荐信,而是对Labor Platform这一课题方向的深度了解和兴趣。

 

在论文资料收集阶段,Modeo了解到这一课题领域的权威——牛津大学的iLabor团队。出于对课题的兴趣和进一步研究的热情,Modeo“厚着脸皮”向一位素不相识的iLabour团队教授发了一封700字的邮件,表达了自己渴望参加团队研究的意愿。本以为邮件会石沉大海,结果两周后Modeo惊喜地收到了教授的回复,并在之后辅助团队进行了中国平台的数据收集。虽然最后并没有在发表的论文里得到署名,但Modeo收获了一线的科研经历,结识了众多这一领域资深权威的教授。

 

与教授团队的这段合作经历,让Modeo对Labor Platform这个课题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科研,专注于探索Labor Platform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开始独立科研项目的同时,Modeo与iLabor团队的一位教授继续保持联系,并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教授分享交流,收到了教授非常详细的反馈。这位教授也在项目结束为Modeo撰写推荐信,作为大学申请材料。

 

在专心科研的过程中,除了获得一线科研经历、相对全面的科研技能,以及一封来自牛津大学教授的推荐信外,Modeo认为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未来感兴趣的领域,并能明确在技术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自己想扮演的角色。这也是Modeo在文书中表达的一项重要主题。

 

4递交申请不是结束,要一直保持学习的势头


 
在十二年级,因为想申请理科专业,Modeo参与了HiMCM竞赛,并获得了M奖(一等奖)。虽然比赛在二月才发布成绩,已经错过一月截止的本科申请时间,但Modeo还是补交了竞赛材料。他也想以此告诉大家,即使在十二年级也不要停止自己想做的活动,如果收到学校的Waitlist,补交材料时附上活动的新进展,很可能增强自己的录取竞争力。

 

在整场讲座的过程中,Modeo都十分真诚地以过来人的心态分享了自己的经历与教训,也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正在申请的你少走弯路,做出更合理的规划。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