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界丑闻:两校长涉案,择校需谨慎守护公平底线

近期,香港教育界可谓“风波不断”,香港校长被捕校长滥用公职等事件接二连三地冲击着家长们的信任防线,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先是香港一诺中学陷入“暴雷”危机,校长被捕;紧接着,香港著名天主教男校——德信学校前校长也因严重违规行为被判重刑。这些事件不仅让家长们愤怒不已,更引发了公众对香港教育制度公平性的深刻反思。

 

 

一诺中学:建校费骗局,家长损失惨重

 

今年 8 月,一诺中学就因“双重学籍”、欠租及未获教育局续牌等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引发诸多关注。而昨日,港媒进一步披露,该校校长祁文迪与关联公司女股东赵玺因涉嫌串谋欺诈被捕,涉案金额超过 180 万港元,此案甚至惊动了西九龙重案组。

 

据悉,一诺中学根本没有收取建校费的资质,但校长祁文迪却违规操作。祁文迪曾在 8 月透露,学校约有 80 名学生。若每名家长均被收取相近金额,该校违规收取的款项总额可能高达 1600 万港元。今年 2 月,学生如期入学,可不到半年,6 月份家长 A 就收到校长通知,称学校将变更所有权,学生可选择留校或转学,校方将退还相关费用

 

然而,到了退款环节却问题重重。家长 A 最终只收到 9.5 万港元退款,剩余近 30 万港元迟迟未到账。今年 7 月,学校更是被香港教育局勒令停止办学。刚上一个学期的课,学校就突然倒闭,这让家长们措手不及。多次致电校长查询退款无果后,家长 A 才意识到受骗,无奈之下自行前往警局报案。同样,被违规收取建校费的还有来自欧洲和内地送娃赴港留学的家长。在一诺暴雷后,有家长曾联系香港其他学校,但都无法提供学位,而多位家长也没有收到校长的退款。最终,为避免学业中断,多数家庭只得将子女转回原居住地继续求学

 

德信学校:泄题丑闻,动摇教育公平根基

 

11 月 3 日,香港区域法院宣判,德信学校前校长郭超群因利益冲突公职滥用,获刑 4 年 3 个月。这一判决结果,让这起震惊香港教育界的泄题案画上了阶段性句号

 

2017 至 2021 年间,郭超群在担任德信学校校长期间,一系列违规操作令人瞠目结舌。他未向校方申报与“勤舍学习中心”补习社之间的财务往来,更通过 WhatsApp 将小一至小六的试卷内容泄露给该补习社的女董事彭咏娴。彭咏娴随后对试题进行修改,供补习学生练习,这一行为直接导致德信学校 2021 年度小五学生的升中呈分试成绩被取消,全体学生必须重考。

 

本月初,该案宣判,郭超群被判囚 4 年 3 个月,彭咏娴则被判 3 年徒刑,两人均不准减刑。东窗事发前,郭超群突然被停职的消息震惊了在校生家长。在家长眼里,他是一位“三好校长”,曾获行政长官“卓越教学奖”,是教“德育及公民教育”的精英,不少家长选择进入德信,正是看重郭校长的个人魅力与声誉。

 

然而,暗地里,郭超群却利用职务之便,多次向补习社女董事泄露校内考试题目,内容涵盖小五、小六年级的测验及考试卷。此外,他不顾母亲劝阻,向母亲借款 42 万港元投资该补习社,却未向学校申报,构成严重利益冲突。直至 2021 年,有家长向廉政公署举报,廉署人员上门搜查,查获大量德信学校试卷的原题复印件。调查进一步显示,郭超群的行为不仅涉及不当男女关系,更涉及公职滥用及串谋舞弊。

 

此次事件之所以激起众多香港家长的强烈愤慨,关键在于被取消的“呈分试”直接影响学生升中分班。小五的呈分试成绩是决定学生中学“Banding”分组的关键依据,一旦成绩作废,学生数年来的努力仿佛付诸东流。德信学校的泄题事件,已不仅是一所学校的内部管理问题,更动摇了公众对香港教育制度公平性的信心

 

警示:择校需谨慎,守护教育公平底线

 

德信的试题泄露,一诺的建校费骗局,看似是两起独立事件,却共同指向同一个警示:若连教育这片净土都需要家长带着戒心去审视,我们失去的将远不止一次考试成绩或一笔钱财,而是整个社会对公平与诚信的最后底线。

 

教育,本应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神圣领域,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更应以身作则,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然而,这两起事件中的校长却背道而驰,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学生利益、破坏教育公平,其行为令人痛心疾首。

 

因此,在为孩子择校时,除了关注硬件设施与升学数据,我们更应擦亮双眼。实地探访感受校风,核实学校的办学资质与师资稳定性,审慎看待个人的光环。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选择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的学习环境,守护好教育公平的底线,让孩子们在健康、公正的教育氛围中茁壮成长。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