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贝赛思正式开放2026-2027学年入学申请,这所国际化学校已提前成为京城教育界的焦点。自校舍建设消息传出以来,其热度持续攀升,开放报名通道后更引发家长群体广泛关注,远超同期其他新建国际学校。
作为贝赛思教育体系在中国布局的第14所分校,北京顺义校区延续了该品牌"学术严苛、升学强劲"的核心标签。自2015年深圳蛇口校区落地以来,贝赛思凭借9年13校的扩张速度,在家长圈中树立起"美式教育标杆"的形象。其被戏称为"美式衡水"的教学模式虽以高强度著称,但AP课程成绩突出、美本藤校录取率亮眼,成为瞄准美国顶尖大学家庭的热门选择。
贝选址国际教育资源密集的顺义后沙峪区域,北京贝赛思项目总投资达11亿元人民币,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规划提供2300个学位及800个住宿名额。作为贝赛思中国体系首个双语旗舰校区,其硬件配置堪称豪华:7000平方米综合体育馆、4000平方米专业剧场、双800平方米图书馆、恒温游泳池、400米标准跑道、实验楼及黑匣子剧场等设施,规格远超深圳、杭州等现有校区。
为打造顶级师资团队,北京贝赛思近期开启"高薪揽才"模式:博士学历教师起薪59万元,硕士43.7万元,本科37.3万元,薪资标准创下贝赛思中国校区新高。在课程设置上,该校将融合传统AP课程体系、双语教学项目及中国国家课程,形成独特的"中西教育融合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贝赛思对学生身份无特殊限制,招生范围更广,低龄段入学机会更多,为家长提供了通过长线教育规划提升美本名校竞争力的新选择。尽管校舍仍在装修阶段,已有不少中产及以上家庭开始密切关注这所"未开先火"的明星学校,在"创校生红利"与"新校风险"之间谨慎权衡。
自北京贝赛思落地消息传出,关于"是否让孩子成为首届创校生"的讨论便在家长圈持续升温。所谓"创校生",即新学校首年入读的学生群体,这一选择对家庭而言既蕴含潜在机遇,也伴随不确定风险。
新学校的核心挑战在于教学稳定性。尽管贝赛思集团会从现有校区调派核心师资支援,但教师团队的具体构成通常要到开学前才会公开,实际教学质量能否适配北京学生特点、师资流动性是否可控,都是家长需重点考量的因素。此外,新校运营初期可能面临课程体系落地磨合、管理流程优化等阵痛期问题。
但创校生身份也具备独特优势。首年招生时,学校为吸引优质生源往往放宽录取标准,随着口碑积累,后续入学门槛会逐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新校为快速建立品牌,通常会集中优质资源——配备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引入顶尖升学顾问,并在课程活动、学术支持上给予更大投入。从贝赛思全国办学经验看,其已形成成熟的创校机制:每所新校开设时,集团都会从现有校区调派管理层和学术骨干(如杭州贝赛思初中部主任曾调任深圳光明校区创校校长,本次北京校区校长Mark Sylte亦是从成都校区抽调的资深教育者),在学术标准、课程体系、师资审核、升学规划等关键环节实行集团统一把控,确保新校起点不低于现有校区。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贝赛思作为贝赛思中国体系首个双语旗舰校区,背靠成熟教育系统,且因进驻北京这一教育高地,反而可能获得更重磅的资源倾斜。尽管首年录取标准可能略宽松,但贝赛思的学术严格性不会因新校而降低——其"淘汰机制"贯穿始终,只有能适应高强度学习节奏的学生才能最终留存。
以课程设置为例,贝赛思的"超前学习"模式对北京学生而言挑战不小:从八年级开始提前接触AP课程,部分学生在高三前已修完11-13门AP;具体到科目,如AP世界历史在G9(九年级)即成为必修课,而其他学校多在10-11年级开设,双语学校更早至G6(六年级)。
分班规则同样严苛:G6开始数学分层教学,基础好的学生进入Algebra 1,较弱的则上Pre-Algebra;G8再次分班,连续成绩优异者最快9年级可直升AP微积分。想进入快班,G7阶段需满足多项指标:五个阶段数学成绩均在93分以上、最后阶段不低于90分、必修课平均分高于80分,且数学分层考试达90分以上。全年分四个学季,每季后设Benchmark测试,第四季为期末考试,挂科仅一次补考机会,GPA过低还可能被退学。
图源:网络贝赛思分班规则
显然,贝赛思并非适合所有学生的"普适性选择"。是否让孩子成为创校生,关键在于评估其是否具备适应高强度学习、承受淘汰压力的特质。对于目标美本顶尖院校的家庭而言,北京贝赛思的创校机会既是"教育资源红利",也是一场需要谨慎评估的"教育投资"。
想要成功报考北京贝赛思,难度不容小觑。作为以严格学术筛选著称的国际学校,贝赛思的录取门槛本就偏高,而面对北京这个优质生源集中的教育高地,其选拔标准更可能"只升不降"。此前深圳贝赛思曾出现过10:1的录取比例,未来北京校区的竞争激烈程度或将更甚。
2025年贝赛思入学考试体系迎来显著调整,整体仍保持"MAP测试+学科测试+面试"的三阶段考核模式,但具体环节均有升级:
图源:网络MAP测试对不同年级、不同语言发展水平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词汇量要求
MAP阅读部分题量由原来的20题增至40题,实现翻倍,考试时长从1小时延长至1.5小时;口语面试新增单词填空与句子朗读环节,时长增至15分钟;自命题数学考试时间增加10分钟,采用全英文试卷,且部分题目难度超出考生当前年级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贝赛思采用分年级差异化测试策略:G2及以上学生需参加MAP测试,成绩需达到70%分位以上才可能进入复试;PreK–G1阶段(3–6岁)无笔试,通过小组活动(英文表达、社交互动、课堂配合)、一对一面谈(拼读、识图、基础表达)及家长面谈(中英文进行,聚焦教育理念)进行综合评估。
图源:网络Student Progress Report
G2–G6阶段的考核内容更为密集:MAP测试约85分钟,外加数学纸笔题(涵盖四则运算、几何与英文应用题)、英文议题写作、口语面试及家长面谈;G7–G9阶段难度进一步升级,数学考查范围延伸至代数、几何与实际应用题,英语写作与面试则更注重逻辑与结构表达。
此外,贝赛思设有降级录取机制:若学生学术基础稍显薄弱,但在面试中展现出发展潜力,学校可能建议从较低年级入读,以更好适应教学节奏。
总体而言,报考北京贝赛思绝非易事。若想搭上这所新校的"首班车",从当前暑假开始系统准备已成必要之举。
在北京国际教育版图中,学术实力强、升学表现突出的AP学校长期被公立国际部主导,如北师大实验国际部、十一国际部等。这些学校虽成绩亮眼,但普遍对家庭背景有要求(如北京户口、学籍限制),并非所有瞄准美国本科的家庭都能触及。而民办国际学校领域,多数以IB课程或A-Level课程为主流,真正聚焦AP体系的优质资源极为稀缺。
图源:北京鼎石
这种供需错位让许多目标美本的家庭陷入困境:想选AP课程受身份限制,转向民办学校又难以匹配升学路径。北京贝赛思的入局,恰好瞄准了这一市场空白。作为一所民办学校,其最大优势在于"无身份门槛"——不限户籍、学籍,同时提供从小学到高中的完整AP课程体系,并延续贝赛思一贯的学术严苛风格。
尽管学费预估高达22万至30万元/年(K-12阶段总投入超450万元),远超公立国际部8-10万元/年的水平,但家长热情依然高涨。核心驱动力在于贝赛思的升学成绩单足够硬核:2018至2024年间,中国校区共输送665名学生进入哈佛、普林斯顿、MIT、牛津等世界名校,其中67.6%被美国Top30或英国Top5院校录取,藤校录取人数更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于执着于美本藤校的家庭而言,这无疑是一份极具说服力的"升学保险"。
图源:深圳贝赛思
从战略布局看,北京贝赛思既是贝赛思集团全国扩张的关键落子,也是向北京国际教育圈投下的一枚"重磅炸弹"。其入局不仅填补了民办领域AP优质资源的空白,更可能重构北京美本升学路径的竞争格局。尽管目前校舍仍在装修,但这所新校已凭借"无身份限制+强AP体系+升学背书"的组合拳,提前点燃了北京家长的教育投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