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荟同学校:全球校区交换+中西融合课程
作者:博明程
2025年04月28日
深圳荟同学校凭借“全球校区网络+本土化课程融合”的独特模式,重新定义了现代化学校的内涵。学校以“培养扎根中国文化、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未来领袖”为使命,通过全球交换项目、卓越中心(COE)课程研发及中西融合课程体系,为学生构建跨越地理与学科边界的成长平台。

一、全球校区网络:从幼儿园开始的国际流动学习
荟同学校开创性地构建了全球校区联动体系,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即可参与跨国交换项目,深度浸润不同文化场景:
- 多校区联动机制:荟同在全球布局多个校区(如华盛顿、纽约、硅谷等),学生可通过短期插班、学期交换或主题研学等形式,体验不同国家的教育生态。
- 文化沉浸式课程:交换期间,学生需完成“文化探索任务”,例如在华盛顿校区参与模拟联合国辩论,在苏州校区学习昆曲艺术,实现“在行动中理解世界”。
- 学分互认体系:全球校区课程学分无缝衔接,确保学术连贯性,为未来申请海外大学提供差异化背景支撑。
二、卓越中心COE:以本土创新驱动课程升级
卓越中心(Centre of Excellence, COE)是荟同课程研发的核心引擎,通过深度融合在地文化与产业资源,打造“无围墙”的实践课堂:
- 在地化研究主题:
- 深圳校区聚焦“科技创新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联合华为、腾讯等企业开设AI伦理、智慧城市设计等前沿课程。
- 苏州校区围绕“文化遗产与数字传承”,开发非遗数字化保护、园林建筑美学等特色项目。
- 跨学科项目制学习(PBL):
学生需在COE导师指导下,完成真实世界课题。例如:
- 为前海自贸区设计“海绵城市”方案
- 基于大湾区制造业数据撰写产业升级报告
- 产业导师制度:
邀请行业专家、科研人员担任兼职导师,例如诺贝尔奖实验室研究员指导学生进行基因编辑模拟实验。
三、中西融合课程体系:打破国际课程框架桎梏
荟同学校拒绝简单嫁接国际课程标签,而是以中国国家课程为根基,构建“三维一体”的课程体系:
1. 幼儿园阶段(3-6岁)
- 教育模式:基于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理念,采用“项目探究+自然体验”模式。
- 教学场景:在校园农场观察植物生长周期,通过戏剧表演复现《西游记》经典情节。
2. 义务教育阶段(G1-G9)
- 语文与历史:严格遵循中国国家课程标准,强化文言文阅读与二十四史研读。
- 数学与科学:
- 数学采用新加坡数学教学法,通过建模训练逻辑思维。
- 科学课程对标美国NGSS标准,开展“设计太阳能小车”“水质检测”等实验。
- 人文与艺术:
- 开设“全球文明比较”课程,同步学习敦煌壁画与文艺复兴艺术。
- 成立学生交响乐团,与深圳交响乐团共建艺术实践基地。
3. 高中阶段(G10-G12)
- 双轨制升学路径:
- IB文凭课程:直通哈佛、剑桥等顶尖学府。
- 荟同校本课程:兼容AP微观经济、A-Level计算机科学等考试,支持多国联申。
- 特色选修模块:
- “大湾区创业实践”课程:在南山科技园孵化学生初创项目。
- “全球治理模拟”课程:通过角色扮演解决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等议题。
四、招生信息与教育投资
- 招生对象:3-18岁学生,无国籍、户籍限制,接受转学生申请。
- 课程体系:以中国国家课程为基础,融合IB、AP、A-Level等国际课程要素。
- 学费范围(参考2024年标准):
- 幼儿园:24.5万元/年
- 小学至初中:26.3万元/年
- 高中:28.5万元/年
注:费用包含全球交换项目基础费用,高端科研实践等增值服务单独计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