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贝赛思Q3 Benchmark考试正在陆续进行,许多家长和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重点和备考策略尤为关注。大家都知道,贝赛思学校主张文理兼修,无论是外籍校区还是双语校区,历史课程的学习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对比贝赛思外籍学校与双语学校的历史课程,并从课堂模式、课程难度和学习范围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帮助家长和学生更好地了解两者的异同,高效备考。
01、贝赛思外籍学校
贝赛思外籍学校从四年级(G4)开始正式开设历史课程,课程体系系统且连贯,注重历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具体安排如下:
G4 世界通史:涵盖从史前文明到中世纪的历史大事件。
G5 西方古典史:深入学习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及罗马等地区的神话、艺术和历史事件。
G6 世界历史与地理 I(古代史):学习从人类起源到中世纪晚期的世界历史。
G7 东方历史:重点学习日本、中国、印度等国家从神话时期到近代的历史事件,并进行跨国对比分析。
G8 世界历史与地理 II(近代史):涵盖从1450年开始的世界近代史,包括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重要事件。
G9-G11 AP历史课程:包括AP世界史、AP欧洲史和AP美国史,难度逐步提升,为学生提供大学水平的学术挑战。
02、贝赛思双语学校
贝赛思双语学校的历史课程设置受到义务教育法的约束,课程安排相对复杂,兼顾国内义务教育课纲和美国BASIS Curriculum标准。具体如下:
G4-G5 社会科学融合课程:涵盖历史和地理的基础知识。
G6 世界历史与地理 I(古代史):与外籍学校课程内容相似。
G7 中国历史(古代史):结合国内义务教育课程,学习中国古代史。
G8 中国历史(近现代):涵盖中国近代史的重要阶段,同时涉及部分世界历史内容。
G9 世界历史与地理 II(近代史):对前三年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
G10-G11 AP历史课程:包括AP世界史、AP欧洲史或AP美国史。
贝赛思外籍和双语学校都强调全英授课和自主学习,但外籍学校更注重学术研究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而双语学校在兼顾国内教育要求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贝赛思外籍学校的历史课堂模式强调自主学习和深度研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自主阅读、课堂讨论、辩论和小组合作来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但也对学生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双语学校的历史课堂同样注重自主学习,但由于课程内容需要兼顾国内义务教育课程,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
由于以上原因,双语校区在学生G6年级才将历史设置为独立科目,并在G10年级正式开设AP历史科目。同时,双语学校遵循美国公立体系设置,并且学习速度会比较快,平均而言会加速1-3个年级阶段。
两者的历史课程难度都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增加,但外籍学校的历史课程在深度和学术要求上更高,双语学校则在兼顾国内教育要求的同时,努力提升课程的学术水平。
贝赛思外籍学校的历史课程难度较高,课程内容深入且系统,对学生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例如,在G4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世界通史中的重要事件,还需要理解这些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能够用英语进行准确表达。
例如,在学习日本、中国和印度的历史时,学生需要分析这三个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影响。
例如,在AP世界史课程中,学生需要撰写长篇论文(LEQ)和基于材料的分析写作(DBQ),这些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还需要他们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深入分析。
例如,在G6阶段,学生开始学习世界古代史,包括人类早期文明、古代欧洲、世界贸易网络等,但学习的深度相对有限。
例如,在G7阶段,学生需要同时学习美国体系的世界历史和中国七年级的古代史教材内容。这种课程设置虽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但也导致学生在某些主题上的学习不够深入。
例如,在G9阶段,学生需要对前三年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整合,但许多学生在中低年级阶段并没有培养出良好的历史分析思维,这使得他们在面对AP课程时会手足无措。
贝赛思外籍和双语学校的历史课程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但外籍学校的历史课程范围更广,内容更深入;双语学校则在兼顾国内教育要求的同时,努力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
以上就是贝赛思外籍&双语学校在历史课程方面的异同比较,无论是外籍学校还是双语学校,学生都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才能在历史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如果您在贝赛思历史课程方面有任何疑问,或是对贝赛思课程衔接、同步提升有什么想了解的地方,又或是领取备考&学习资料。